4)第一百九十四章 都是浮云(二合一章,今日更新完毕)_我为国家修文物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南“看到”的不仅仅只是历史,而且还清晰地了解到了“清三代”官窑瓷器的完整制作过程。

  最重要的是,他“看到”了那一十七种高温、低温釉彩的制作全过程,包括那些釉料、色彩的配方,以及调制方法。

  这些知识的了解,在他修复“清三代”瓷器的时候,就可以更清楚地知道如何仿釉,如何上色。

  再加上早前去了一趟华夏农业博物馆的彩陶陈列馆,看到了一部分马家窑文化彩陶,甚至还看到了唐代艺术成就中的标志性符号——唐三彩。

  向南更是觉得,不虚此次京城之行。

  至于开会神马的,那都是浮云。

  “向南,这一下午的,你都跑哪儿逛去了?”

  向南心里正想着事,冷不防耳边传来了孙福民的说话声,一下子就将他给惊醒了过来。

  他转头看了看一脸笑眯眯的孙福民,连忙站了起来,说道:“老师,您休息好了?”

  “哎,老了就是不中用,以前来京城时,都坐的绿皮火车,连个座位都没有,从金陵过来,那得在车厢里站上二十来个小时!”

  孙福民一边说着,一边在沙发上坐下来,一脸舒服地继续说道,“那时候晚上别说睡了,能打个盹都幸福得很。我们就一路聊着天,等到了京城,刚好还能赶得上看升国旗,照样精神奕奕的。”

  “哪像现在,坐一会儿飞机,就感觉全身骨头都要散架了似的。”

  向南就坐在一边听着,老人家发发感慨而已,自己老老实实听着就好,别多嘴就对了。

  果然,说着说着,孙福民又转回来了,

  “诶,对了,你下午都去哪儿逛了?我本来还打算带你去见几个人呢。”

  “我跟钱大哥去了隔壁的农业博物馆,然后又去了趟故宫,看了看‘瓷母’。”

  向南说着,就将彩陶陈列馆的见闻,以及自己对于“瓷母”的看法说了个大概。

  孙福民虽然是古书画修复专家,但对古陶瓷修复里面的事情也是略知一二,并不是完全不懂,听了向南说的这些东西以后,也是点了点头,赞许道:

  “做文物修复这一行,确实是需要知识广博,触类才能旁通嘛,你能够时刻想着寻找机会去丰富自己的知识架构,这是一件很好的事情。”

  “不管是我、刘其正,还是江易鸿,又或者是其他一些专家学者,那些都是外力,你想要在这个行当里做出点名堂来,最终还是要靠你自己的技术,我们这些外力,最多也就是锦上添花而已。”

  “所以,你能自己主动走出去学习,这比我介绍几个老头子给你认识,还要好!”

  “什么比介绍几个老头子还要好?”

  孙福民话音刚落,大堂的另一边就传来了一个有些苍老的声音,“老孙,你说的几个老头子,不会是我们吧?”

  说着,三个老头子就背着双手,一脸笑意地从大堂的另一边,慢慢地走了过来。

  这三个老头,其中有一个向南还认识,是国家博物馆青铜器修复专家丁春城——不是《天龙八部》里的丁春秋。

  上次京城故宫博物院在举行国宝《千里江山图》特别展览时,孙福民、刘其正和齐文超等人聚餐,当时这丁春城也在。

  另外两个老头,一个是脑袋光秃秃的胖子,另一个则身材瘦削,一脸严肃,估计也是个不怎么爱说笑的人。

  孙福民见到几人来了,慢悠悠地站了起来,开玩笑似的说道:“哟,我还以为你们早走了呢,敢情是躲在角落里偷听啊!”

  “偷听?”

  丁春城几人眼睛都瞪大了,纷纷指着孙福民,笑骂道,“这话也就你敢说出口了,要是别人敢这么说,非得扇大耳刮子不可!”

  “错了,他说也得扇他!”

  “不行,不能扇大耳刮子,明天还得开会呢,扇他屁股就行了!”

  “哈哈哈!”

  “……”

  向南站在那儿,看得目瞪口呆。

  这是一群专家?

  我怎么看着,像是一群老顽童啊?

  请收藏:https://m.jrwx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